规划总结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大连市2006--2015年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2015-07-07

大连市2006——2015年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大力开发旅游产业人力资源,走人才强旅之路,全面提高旅游队伍的素质,实现大连市2006——2020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把旅游业培养成为大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创新型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把大连建设成为有特色、高品位、国际化、高收益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具有‘和谐精致,浪漫大气’特质的东北亚海滨旅游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门户型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闻名世界的东方浪漫之都”的总体目标,造就和吸引大批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旅游人才,特制定《大连市2006——2015年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一、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市的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和提高全行业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市旅游产业人力资源整体实力不断增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业队伍规模发展较快,现有直接从业人员2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115万人。旅游行业正式职工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30%,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达到2万余人;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认证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经过资格认证的导游人员有3009人,取得高中等级的导游员144人,取得经理资格1000余人;旅游院校发展迅速,全市现有高等旅游院校10所,中等旅游职业学校6所,在校生规模达到7000余人,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和高、中等职业教育多个层次;旅游培训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十五"期间,大连市旅游局为各区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达3000人次,全市旅游行业参加教育培训的职工达到22万人次,企业岗前培训、上岗培训、轮岗培训等基本形成制度,并逐步走向规范化。

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素质、高层次旅游人才紧缺;人才分布和结构不尽合理;旅游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针对性、实践性不强;旅游行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创新不够等。

为了适应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全面开创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建设的新局面。

二、市场需求分析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大连市旅游产业的快速蓬勃发展和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对旅游人力资源的需求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在质的方面要求旅游人力资源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掌握旅游相关的法律知识、国内外旅游市场动态等方面情况;在量的方面,不仅需要大批懂管理、会经营、有创新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而且更需要一大批专业技能熟练、爱岗敬业的旅游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它不仅反映在直接从业人员方面,也体现在间接从业人员方面。从旅游人力资源层次上看,在未来旅游业发展中对旅游人力资源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旅游业高层管理者的需求,如从事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娱乐管理、景区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的职业经理人才;二是对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要求懂多门语言,熟练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沟通表达能力和服务意识的人才;三是对创新型、服务型、协调型人才的需求,要求具有先进的管理营销理念和思路,灵活应变的组团和代团能力等;四是对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善于与人合作、能独立处理游客接待事务、受游客欢迎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从旅游人力资源结构和布局上看,住宿、餐饮、景区、会展、旅行社、娱乐、购物、交通等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对会展策划管理人才、旅游产品线路设计人才、旅游发展规划人才、旅游资本运营分析人才、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旅游实务教育培训师资人才、旅游促销策划人才、饭店集团高级管理人才、度假管理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旅游法律人才、旅游商品设计开发人才、中高级导游和小语种导游人才以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娴熟的相关行业一线服务人才等的需求会大幅提升。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推进旅游队伍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和短缺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人才战略,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实现东北亚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和闻名世界的东方浪漫之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旅游经济发展相协调。把加快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断壮大人力资源规模,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与布局,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坚持创新服务的原则。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人才为支撑,人力资源决定着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快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完善旅游人才培养、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合理流动、岗位使用等保障机制,增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活力和效能。在全行业进一步营造科教兴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3、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旅游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业要实现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有强大的人力才资源作支撑。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适度超前,以保证旅游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在开发思路、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全力予以支持和保证,力求旅游人力资源总量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旅游人力资源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协调,旅游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同步,以实现旅游人力资源持续开发与旅游业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互动。

3、坚持素质优先的原则。能力建设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要在稳步扩大旅游人力资源数量的同时,要把提高旅游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加强能力建设,特别要把创新精神、职业道德水准、实践能力和外语水平的提高放在首位,优化旅游人力资源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结构,提高旅游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  4、坚持市场配置的原则。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调节作用,建立和完善旅游人才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和市场手段,合理调整和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各类旅游院校、培训机构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力作用,加快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和开发。

(三)总体目标

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建设和开发工作,使旅游业的公务员队伍、企业管理者队伍、导游队伍和其他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和大力培育旅游人才市场,逐步建立一套系统、高效的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和开发机制,使旅游业的行政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短缺专业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等的供给,在数量、素质和结构等方面适应大连旅游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为全市旅游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主要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到2015年全市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总量要达到40万人,年均增长1.7万人。旅游专业人才总量要达到14万人,占直接从业人员总量的35%。

2、结构目标

到2015年实现旅游人力资源学历结构进一步改善,层次结构更加合理,地区分布更加均衡的人力资源结构目标。

(1)学历结构

到2015年,旅游产业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达到20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50%。其中,旅游管理部门人才队伍实现全员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20%左右;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8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技能人才队伍大专以上学历达到25%左右

(2)层次结构

旅行社经营管理人才和导游人才达到0.9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90%;旅游饭店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达到7.5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30%;旅游景区(点)经营管理人才达到2.4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60%;旅游车船公司及其他旅游人才达到3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30%。

(3)地区结构

人力资源地域分布更加均衡,卫星城旅游人力资源比重明显提高,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占同类人才比例由目前的11.7%、10.3%提高到15%左右,技能人次比例由14.4%提高到25%左右。建立健全旅游业高层人力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全市旅游业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格局。

3、开发目标

2015年前,要重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旅游人才1500人次;充分发挥旅游院校作用,培养硕士以上毕业研究生1000人、大学本科毕业生1.5万人、专科和高职毕业生1.5万人、职业中专毕业生4万人。

四、主要任务

(一)大力提高旅游业的公务员队伍、旅游企业管理者队伍和导游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1、旅游业公务员队伍。旅游业各级公务员担负着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责任,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旅游行政部门要按照人事管理隶属关系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各自的职责,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把提高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重点抓好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建设,尤其是要根据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制定旅游政策、依法行政、开拓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品和研究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通过各种形式为公务员,特别是年轻公务员创造和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其不断拓展与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增长工作才干,全面提高旅游业公务员队伍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建立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创新的旅游公务员队伍。

2、旅游企业管理者队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企业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更大的压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成为旅游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各旅游企业要以全面提高旅游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驾驭市场能力为核心,重点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应对复杂局面和防范风险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各种适应性的短期培训,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选送有发展潜力的人员参加专业化、高层次的进修学习,切实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为培养一支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旅游企业管理者队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导游员队伍。导游员是旅游行业的窗口,要大力加强对导游员队伍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政策法规、服务意识、导游技能的培训教育和导游工作实践的磨炼,组织导游员参加各类评优和大赛,优化导游队伍结构,提高导游队伍素质。要加强对导游队伍建设的管理,严格按《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做好对导游员的监督检查和培养教育工作,加强对导游员的年审培训和岗位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导游员的自身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娴熟的导游员队伍。

(二)加强对旅游业重点人才的培养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要突出重点,要着力抓好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行政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短缺专业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等的培养和建设。

1、行政领导人才。要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旅游行政管理队伍的目标,按照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有计划地分级分类对旅游行政领导人员进行培训。

2、职业经理人才。各级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快对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才的培养,积极为他们创造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使其适应旅游市场国际竞争的需要;同时,大力吸引国外和其他行业高水平的经理人才更多地进入旅游企业,优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推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短缺专业人才。要引导和支持骨干旅游院校开设旅游产业急需而又紧缺的新专业和新学科,尤其要培养一批旅游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旅游电子商务、度假管理、会展策划、景区规划、宣传促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产品线路设计、理论研究等专业技术人才。

4、教育培训师资人才。教师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要通过师资培训基地,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旅游骨干课程师资和紧缺专业师资,特别是要加强实务培训教师的培养。推进旅游院校与企业的校企联合和产学研一体化,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五、保障措施

(一)合理配置旅游人力资源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将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人力资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使用、管理的运行机制,完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合理优化配置旅游人力资源。建立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合理制订短、中、长期旅游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按照科学的开发理念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构建旅游人力资源交流合作的平台和优化管理模式,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积极运用市场化、国际化手段,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准确把握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合理优化人力资源环境和政策体系,为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和谐的政策环境。

2、开展人力资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各级政府旅游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国际论坛”、讲座、培训、人才招聘会等活动,为企业构筑人力资源互动交流平台,创办展示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新成果,促进人力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引进国外成功的旅游产业人才选拔、考核、评价、激励等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型企业、国际人才教育机构及国际人力资源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建立和完善旅游岗位培训制度。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旅游岗位培训制度,加大旅游教育培训投入。各旅游企业要依据本单位发展实际制订岗位培训计划,并严格落实。大力加强旅游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大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国际化教学水平的旅游业师资队伍,满足全市旅游行业人力资源培养的需求。

(二)完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1、充分发挥在连高等院校旅游院系的作用,为旅游业培养多层次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努力扶持一批旅游名校(院系)、建设一批旅游名专业、培养一批旅游名师、一批旅游名人、一批旅游从业明星,建立高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旅游人力资源体系。通过“五个一”建设工程,提升旅游行业影响力,使优势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向旅游产业集聚。

2、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充实、提高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和旅游职业高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实用性能手。

3、加强大连旅游教育培训中心建设,搞好旅游行业职业资格教育,重点做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导游员等培训工作,努力造就一支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导游队伍。

4、完善企业教育培训制度,有计划做好企业各类人员在职培训和岗前培训工作,对新员工的补充,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对在职职工实行再学习、再上岗,实行岗位合格证上岗制度,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衔接与沟通,建立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结构体系,培养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性复合人才,以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建立完善配套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和评价体系

1、建立完善配套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为旅游人力资源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旅游经营单位要强化和完善竞争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重实践、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建立为拔尖人才、紧缺人才脱颖而出的高质高薪、高风险回报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营造有利于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成长的机制,允许职业经理人有较高的报酬,可实行年薪制、配股制为中心的激励机制。

2、建立完善配套的旅游人力资源评价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科学划分旅游人才类别,按照不同人才类别建立完善配套的旅游人才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知识、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旅游法规知识、执业水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国际语言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人本化的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等。

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鼓励在职从业人员通过各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建立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

1、建立健全导游执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导游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按《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严把导游人员资格准入关,建立导游人员的优胜劣汰机制,不断净化导游员队伍,造就一支表率作用强,能代表旅游产业形象的过硬的导游队伍。

2、完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的从业资质等级、职业规则等制度,统筹做好旅游教育培训和技术资质等级的管理考核发证工作。

3、积极促进职业教育培训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行业管理、企业管理之中,建立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培养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有关政策,把旅游培训与区市县评比、饭店星级评定与复核、旅行社年检考核、导游员管理、旅游景区点等级评定及诚信旅游单位评定等紧密结合,实施培训达标制度,凡不参加市旅游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的单位和个人,年度内一律不能评为全市旅游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提高旅游人力资源的国际化水平

1、积极引进国内优秀旅游人才。制定并实施引进国内优秀旅游人才计划,建立旅游重点项目人才需求信息库,积极引进急需紧缺的旅游高层次管理人才。

2、积极引进海外旅游人才。一方面吸引海外高层管理人才来连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加快旅游企业管理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在海外留学的高层次人才来连创业和就业,鼓励他们通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让等多种形式来连服务。

3、积极吸引利用海外智力。加强与国外专家组织、友好城市、大学、人才交流中介机构的广泛联系,鼓励智力引进与项目引进相结合,坚持智力引进与本土人才培养相结合,促进海外智力向大连聚集。

4、努力提高本土人才国际化水平。利用国内、国外两种教育资源,大力加强面向全球的教育,鼓励大连旅游高校与国际知名院校联合,合作办学,提高本土人才国际化水平。

(六)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1、充分发挥在连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整合旅游科研资源,加强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为大连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2、组建大连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所,设立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专项资金。紧密围绕大连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为大连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建立旅游科研立项和评奖制度,提高全市旅游科研水平,推进旅游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为旅游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七)加快旅游人才市场化进程

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旅游人才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旅游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旅游人才交流中心、导游服务中心,培育专门的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市场、导游人才市场和培训师资市场,促进全行业旅游人才的合理流动。加快旅游人才库和旅游人才网站建设,推进全市旅游人才信息网络化进程。

六、保障机制
(一)创新人力资源培养机制

扩大旅游院校的招生自主权,促进旅游人才脱颖而出。制定科学的人才开发政策,增加旅游教育投入,积极鼓励旅游在职人员参加以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为重点内容的培训。

(二)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充分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力争做到上一个项目就聚一批人才,完成一个项目就培养一批人才。围绕旅游产业发展,构建创新体系,以旅游产业集聚促进人才集聚。

(三)创新人力资源选拔任用机制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

(四)创新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人才市场网络,完善人才市场功能,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建设,提高人才市场服务质量。

(五)创新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效益直接挂钩,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六)创新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重要人才、特殊人才和海外人才的保障制度,尽量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促使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旅游事业发展之中。